天顺娱乐投資謹遵基金業協會的《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之規定,隻向特定的合格投資者宣傳推介私募投資基金產品。
貴機構/閣下如有意進行私募投資基金投資,請承諾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的私募基金合格投資者的條件。
即貴司/閣下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於單隻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且符合下列相關標準之一:
(一)本機構淨資產不低於 1000 萬元;
(二)本人金融資產(金融資產包括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份額、資產管理計劃、銀行理財產品、信托計劃、保險產品、期貨權益等)不低於 300 萬元或者最近三年本人個人均收入不低於50 萬元。
金鳳春先生是賽富基金合夥人,也是天顺娱乐股權的老朋友。5年前,金鳳春先生投出了映客、如涵、天下秀等一係列經典的網紅經濟弄潮兒。那麽,他是如何抓住這些機會的?在“波動源代碼”欄目,天顺娱乐投資集團資產管理事業部執行董事錢曉波先生對話賽富基金合夥人金鳳春先生,站在未來審視現在,了解本期嘉賓的投資“信條”。以下為精彩內容節選。
主持人:錢曉波
資產管理事業部執行董事,多年金融從業經驗,與鼎暉投資、達晨創投、賽富基金、德同資本等國內知名股權投資機構合作,管理天顺娱乐母基金,管理規模過百億。
嘉賓:金鳳春
紐約大學法律碩士和北京大學法學士學位,美國紐a約州律師協會成員,並有中國律師從業資格。於2010年加入賽富,現為資深合夥人。聚焦黑科技和互聯網項目,擅長趨勢投資策略。在賽富期間主持投資了天儀衛星、華航唯實機器人、菲仕電機、香江科技、曼恒數字、映客直播、如涵電商、簡書、人人視頻、金誠信、新元素等企業。
錢曉波:請您簡單分享一下求學與求職經曆?
金鳳春:我是北大法律係91級入學,96年畢業。第一份工作是在民航總局政策法規司任職4年,參與了很多國際條約的談判。大概是我的性格與機關單位有些不匹配,所以決定“裸辭”。正好深交所籌備創業板,我以公開招考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創業板發行審核部,主要負責起草創業板法規。不過,當時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創業板被暫時叫停,隨後我轉入證監會做預審員。02-03年間,我去紐約大學學習公司法和證券法,回國之後又到香港律師事務所做了半年。
我發現律師行業似乎也不太適合我這種愛折騰的性格,於是回到國內,投身於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首家中外合資證券公司———華歐國際證券,主要做A股上市。當時我主導了市場是比較知名的一個案例——濰柴動力H股回A股。濰柴動力屬於汽車行業,後來的一係列汽車行業的案例,都是以此為發端。07年我加入匯豐銀行,幫助中國企業在香港上市,2010年加入賽富。
錢曉波:從您的履曆來看,很多時間都是在券商、投行,類似於PE投資/IPO。是什麽原因促使您從券商進入賽富,是不是VC才是適合您的歸宿?
金鳳春:兩個原因讓我選擇了賽富。
一、投行我做了7、8年,投行的核心模式還是乙方(賣方模式),並且交易大多數就是一錘子買賣,即企業上市即結束,導致個人的思維還是比較短線的思維。更重要的原因是,投行的工作屬於重複勞動,沒有太多開放性。但是“做投資”不一樣,每天你都要接觸不同的創業者、行業、項目,對於有好奇心的人來說,這份工作會讓人每天都很興奮。
二、2000年時,我曾經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法務,任職時間很短,不到一個月。我覺得這是上帝給我的一次進入互聯網行業的機會,但是我錯過了。回想起來,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選擇待在互聯網行業。隻要不犯大錯,人生至少抓住一次機會,我認為2000年時中國互聯網開始爆發就是一次很好的機會。我的一位北大校友,因為進入互聯網行業,投資了一家還沒有上市的體量龐大的互聯網企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覺得,加入某個行業的時機很重要,加入晚了就會錯過很多機會,如果能及時參與其中,順勢而為就有無限可能。
我一直想加入互聯網,而賽富一直以來專注於互聯網,所以加入賽富直至如今。
錢曉波:在您的朋友圈,我發現您發了一段文字,“有些曆史片段,在上帝視角裏是疾風暴雨,但在凡人視角裏確是溫吞如蝸牛,緩慢而綿長,然而結果都是注定的,一眼看穿的人隻能慢慢享受這種折磨,所以絕大多數人選擇精神麻醉。”您為什麽會發出如此感歎?
金鳳春:我主要是對現在的環境和時局的擔憂,中美衝突的影響,讓我們這一代人未來會麵臨什麽局麵,存在巨大不確定性。不確定性超出了人類認知的範疇,所以有些“惶恐”。
但是從上帝視角,這會是很短的一霎那,早就注定了。
我們或許知道結局是什麽,但是它有可能超出了人的壽命,所以我們隻能在有限的時間段裏麵調整自己的心態、生活、投資策略,以適應這種不確定性。
錢曉波:不確定性是投資領域很受歡迎的一件事情,正是因為不確定,才有獲利的機會。您能否分享一下,基於目前大環境,有哪些可期的趨勢和蘊藏的機會?
金鳳春:我想分兩個維度來談。一、接下來的行業機會;二、我們的投資策略該如何調整。
從行業來看,如果中美發生脫鉤,或者即使不發生,也會接近,那麽可以投什麽?再加上“內循環為主”的主導思路,我認為是新科技和新消費。
新科技,首先要考慮政府的扶持與鼓勵,包括芯片、醫藥等,資本會湧進去,流動性會不錯。不過需要把握時間(窗口期),在火起來之前進去。抓住潮流/趨勢是正確的,但是時間點很重要。
比方說,如果你現在還去參與5G,但是最終出來的可能不是想象中的5G,而是一個變種。美國現在要搞6G、衛星互聯網,你重倉於5G會有巨大風險。衛星行業我們已經投了頭部的企業,那麽火箭行業是否也應該有些配資?現在看上去估值很高,但是一旦做起來,現在的估值也不算什麽。中國如果要與美國PK衛星互聯網,火箭產能必須上去,但是火箭目前仍以軍用或者國家機關使用為主,商用還排不上,於是存在巨大的商業空間。目前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是需要轉為民用,技術上的突破相較於半導體來說更容易一些。
新技術我們會重點關注,還包括,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數字健康、新材料、飛機發動機、精密製造等等。
新消費,基於我國14億的巨大市場,美國與歐洲也不可能輕易放棄這個市場,內循環也基於此可以做很多文章。95後新興消費者已經起來了,他們隨著互聯網誕生而誕生,絕大多數消費都是在網上。各類新興消費的品牌不斷誕生,比如喜茶、元氣水、小米3C電子產品等等。消費的迭代會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主題。
我們也會看一下消費科技、個人健康管理、職業教育的項目,這裏麵蘊藏了巨大的機會。
另外,我們在關注著,下一代的社交媒體是什麽?抖音之後是什麽?什麽樣的產品會符合一二線低收入人群、三四線人群、老齡人群的需求?這種項目一旦被接受,它的爆發力會非常強勁。
錢曉波:我看到您非常關注馬斯克(即特斯拉創始人),包括特斯拉、太陽能Solarcity,他做的星鏈計劃,腳步遠超大家的認知。您有提到過,如果再有類似馬斯克這樣的人出現,大家都會去爭投,馬斯克已經形成一種效應。你能否預測一下,“馬斯克”的下一個創業會是什麽方向?
金鳳春:很難預測。最近十年,他的絕大多數創意都是成功的,上帝如何眷顧一個人,才能讓其如此成功?他和我們不是一個平行宇宙的人,很難預測他的動向。
我們在努力捕捉一些細微進展,比如特斯拉宣布了電池方麵的進展。他引領人類的創新,使得很多人類產品一下子失去價值。
錢曉波:我們來來聊一聊您在賽富這十年。現在來看,網紅、直播、帶貨,大家都認為是風口浪尖的產業,但是當年,您是怎麽發掘出這個領域,您如何識別出“映客”、“如涵”這樣的投資風口?
金鳳春:在我加入賽富之前,我們已經係統關注“有影響力的人如何互聯網上實現變現”,當時還不叫網紅、KOL。互聯網的核心是流量生意,你如何獲得人群的注意,並且將人流變成流量。比如說看新聞上新浪網,社交平台微信,內容的經典項目抖音。
另外,還有一個吸引流量的,就是人本身,最典型的就是明星。流量歸流量,如何使之係統化,將流量變現,這是一門生意。
天下秀就是第一批這種類型的公司,最開始它在互聯網上為大V接廣告。
映客是一個直播平台,最早開始做直播,讓主播接受打賞來變現,我們稱之為虛擬的增值服務。
進化到後來,如涵主推主播,李子柒、薇婭,她們的變現方式為電商。
上麵說的是大網紅,其實還有很多小網紅。小網紅怎麽變現?後來出現了社交電商,我們也投了“洋蔥海外投”,更小的私域流量,電商變現形式,這家公司也很快就會上市。
現在已經迭代到直播電商,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一位網紅+一種變現模式。我們投資的是企業,所以看重的是能否有持續孵化網紅的能力。
錢曉波:網上有些觀點,“所謂的直播網紅,不就是打價格戰嗎”,如果沒有價格優勢,大家看完一定不買。您怎麽看?
金鳳春:其實很多網紅賣的東西,不一定比京東、天貓上便宜。
人購物,不光是關注價格,也關注感覺。在很多衝動購物的場景下,比如我家鄉的精美絕倫的食材,我可能看著喜歡就買了。它由特定場景觸發,客戶不會去比價。再比如那些AJ的很漂亮的鞋子,價格不菲,穿出去會被人羨慕,所以價格不是重點。
錢曉波:您的團隊平均年齡不大,會有夥伴常年盯著蘋果APP下載排行榜,關注現在年輕人喜歡什麽,抓住突然爆發的數值。作為一位70後投資人,您如何把脈90後、95後的市場機遇?
金鳳春:我們投新消費賽道,不論消費品或者其他產品,重點是要離市場或者消費者足夠近。
我們關注蘋果排行榜,周末去逛街看看哪些店很火,通過體驗來了解這個群體。體驗分為線上、線下。線上,我們也要去安裝抖音,看看它是怎麽回事兒,我每天也要刷手機2、3個小時。
另外,對這個行業的變化,如何做好消費品生意,必須有深刻認識。所以我們常常和做消費品行業的人士“混圈子”,新的項目起來,我們就會知道,也不容易被忽悠。
那麽,我們怎麽保證一直在前沿?
我們大量起用年輕人,包括95後員工、實習生,請他們貢獻idea,從各個渠道發掘各種信息。
錢曉波:天顺娱乐和賽富的合作基金也覆蓋到了最潮的前沿,比如盲盒。我專程去店裏觀察,覺得不就是玩具嗎?它用了一種不同的模式來吸引消費者。
金鳳春:是的,它是抓住消費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特點。抖音也是類似的,你充值10個逗幣,忽然有一天拿到一件大禮物,會很開心的,會讓部分消費者願意不斷充值。
錢曉波:我發現您投出的映客、如涵、天下秀等等,似乎把能上市的路徑都走了一遍。我們還是想請您分享一下,不同的資本市場退出途徑,您是如何駕馭的?您有著怎樣的判別標準?
金鳳春:我們投相對後期的項目,在投資初期就已經要回答“如何上市、在哪裏上市、什麽時間上市”的問題。當然,特別早期的投資,比如映客,當時投的A輪,離上市很遠。互聯網公司,通常路徑是去美股上市,也有在A股上市,畢竟A股給的估值更高。
畢竟我們的投資期限都比較短,7年左右。我的資金安排出去,什麽時候能回來,這是絕大多數項目都必須麵對的。
正好可以順便談一下,在中美脫鉤的大背景下,應該如何調整投資策略?成長期項目(傳統VC)我們會繼續投,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保證對新興市場有認知、有敏感度。然而,我們也必須重點要投馬上上市的項目。
因為隻有中國才有Pre-IPO,一二級市場總有價差,上市申請總歸得由政府批準,未來5-10年內不會改變,但門檻會有所降低。這是一種特殊的盈利方式,唯有人民幣基金能享用。類似我們這種比較老牌的機構,為企業做過盡職調查,再配合一個不錯的券商,相對來說,過會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
另外,人民幣基金還是以短線為主。7年在美國屬於短線,10年以上才屬於長線。因此,我們也很難將大量資金都配在中早期項目上。
所以我們的策略是,大量資金仍會集中於中後期項目,再憑借我們豐富的投行經驗去判斷所投項目能否在24個月內上報材料,這裏麵包含了很多的細節——券商、會計師都已經進場,財務規範性必須合規。所以並不是每一家企業利潤達到了要求,就可以申請上市。
我們判斷一家企業,不僅在於能否上市、能否有盈利、盈利多少,還有能否過券商的內部審核會議,而我們的人脈資源則可以幫助我們比較準確地了解到相關信息。
錢曉波:您覺得現在的團隊,是怎麽在早期投資與成長期投資之間保持平衡?
金鳳春:我覺得更大的一個問題是,人民幣基金的成長也在不斷迭代,之前的很多投資方法後來被證明是失效的,我們必須因形勢的改變而改變。之前有重倉早期項目的做法,然而早期項目往往需要很長時間孕育,隻有少數項目3、5年之內會爆發。
可是,如果專門做Pre-iPO項目的基金,盯著成熟項目,很可能又錯過了爆發的新領域,因為它不在那個圈子裏,因此碰不到這種機遇。
賽富在這個領域摸爬滾打了20多年,我們認為最好的策略還是混合:中早期+成熟期。當然比例分配會隨時形勢變化而變化,之前我們是55開,現在由於注冊製實施,我們對Pre-iPO會調整到7成以上。
混合策略對團隊的要求就特別高。我們團隊分為兩種成員,一是券商保代過來的同事,專注於後期項目,二是一批小朋友,他們則專注於中早期項目。他們之間的交集也很多,常常進行交流。
錢曉波:投資人們知道有這個訪談,問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問題,我代表他們來問您。您一天的行程,一般是怎麽安排的?
金鳳春:我一周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出差,今年才到9月份,我已經在萬豪酒店入住100次朝上。因為我們要不斷地出去找項目、做盡調,與券商投行交流。
錢曉波:Pre-iPO項目與早期項目,您分別關注它們哪三個最重要的項目?
金鳳春:
Pre-iPO項目
過會的概率有多大,能否超過67%?
在一年鎖定期之後,我們能盈利多少?
這個行業是否是市場追捧的行業,還是傳統行業?二級市場上市後,會如何表現?
早期項目
是否有Homerun(一擊即中)的潛質?
是否帶領一個新的趨勢?
團隊是否適合做這件事情?
錢曉波:過往的投資經驗是否有失敗的案例?
金鳳春:我們曾經投資過一個蘋果APP的分發市場,它在APP Store之外做的另一個APP市場,幾百萬日活。後來由於蘋果政策變化很大,雖然賬上現金充足,他沒有及時進行調整,導致項目失敗。
錢曉波:對於您剛才闡述的對早期項目的關注點,您覺得哪一個最重要?
金鳳春:團隊是第一位的。
另外,還有一個點需要注意:不要試圖複製市場上已經成功的故事,成功往往是不重複的。
錢曉波:您對網紅、社交、中美關係等領域研究很深,我發現網易、抖音等APP都會向我推送“我喜歡的東西”,這也會限製我的人生邊際。您怎麽看,AI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否會阻礙人們打破認知邊際?
金鳳春:我最近看了很多書,關注美國社會的一個嚴重現象,就是“社會撕裂”。大家分析下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交媒體,由於精準推送,你隻能看到你喜歡的東西,從而強化固有意識。
對於高級知識分子或者精英階層,可以通過刻意了解新興事物、廣泛閱讀來抵消負麵影響,但是普通大眾不具備這個意識。特朗普和拜登的總統大選決戰,就反映出這種深層撕裂,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交媒體所起的反作用。
社會問題難以解決,但是個人可以通過閱讀等各種方法打破桎梏,多看看知乎也不錯。
錢曉波:說到知乎,我想到豆瓣,豆瓣的界麵整潔,使用舒適,但是我們內部討論,覺得它的變現是問題,似乎是刻意不想變現?您怎麽看?
金鳳春:這個可以用最近很火的一個詞“長期主義”。核心點在於,投到豆瓣的錢是你自己的,還是投資人的。如果是你自己的,那麽想持有多久都可以,但是如果是別人的錢,就必須考慮“到期回報”。
長期主義的前提,必須有長期資本。如果忽略這一點,就會犯錯誤。
錢曉波:在當前環境下,從一級市場的維度,如何看待二級市場?
金鳳春:中國的股市與實體經濟的關聯度較弱,主要還是和貨幣發行量有關。如果保持持續的寬鬆,到2021年年底之前,還是會有不少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