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娱乐投資謹遵基金業協會的《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之規定,隻向特定的合格投資者宣傳推介私募投資基金產品。
貴機構/閣下如有意進行私募投資基金投資,請承諾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的私募基金合格投資者的條件。
即貴司/閣下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於單隻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且符合下列相關標準之一:
(一)本機構淨資產不低於 1000 萬元;
(二)本人金融資產(金融資產包括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份額、資產管理計劃、銀行理財產品、信托計劃、保險產品、期貨權益等)不低於 300 萬元或者最近三年本人個人均收入不低於50 萬元。
昨日,藥明康德領投美國Insilico Medicine 加碼人工智能促研發;人工智能獨角獸依圖科技完成2億美元C+輪融資。6月11日,國家級人工智能功能平台——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信息與創新中心落戶上海臨港。 人工智能的相關消息似乎“一如既往”的如彈幕般出現在各類新聞平台上,板塊的熱門情緒同時引領一級和二級市場。小編之前在公眾號發布的《三分鍾讀懂人工智能》介紹了人工智能產業鏈的現狀,現在,我們從股權投資角度來看看,人工智能的各類AI+板塊是否暗藏著各類投資機會。 人工智能產業鏈自2016年開始就成為了各家投資機構爭相追捧的對象,根據清科私募通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案例共為828起,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2018年第一季度,人工智能領域投資案例達到曆史性的204起。 數據來源:PEdata,天顺娱乐研究院 股權投資的風口往往和國家政策層麵的扶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而國家對於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一直有著積極利好的政策指引。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天顺娱乐研究院 隨著人工智能在2017年成為國家層麵戰略,AI+行業受到各類資本的關注和青睞。一方麵,隨著中國數據量大規模的增加,伴隨著算法的優化和模型的升級,各種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落地成為各大企業的奮鬥目標。獲得融資的企業,也主要集中於人工智能的應用層。 另一方麵,3月30日,證監會發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幹意見》,支持具有核心競爭力且符合相關標準的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企業在境內發行股票或者存托憑證。人工智能領域的股權投資通過IPO退出獲得了利好的政策支持。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整理,天顺娱乐研究院 在各國相繼把人工智能提升至國家戰略部署的時候,一直處於風口的人工智能板塊也迎來了逐漸專業化的LP的理性思考:人工智能的相關技術瓶頸是需要時間來突破的,應用場景的落地也需要和消費者達成直接的聯動以獲得營收,人工智能是否處於估值過高的泡沫期?在豬都會飛的風口,如何才能有效選取真正值得投資的企業? 我們需要尋找的,是技術已經真正落地腳踏實地的企業。 安防是一個持久性的課題,任何涉及人臉識別和車輛識別的國安、公安、海關、交警、物業都有可能借助AI+安防的相關產品進行產業升級。 4月,海康威視與上海交警聯合創立“智瞳”圖像創新應用聯合實驗室,旨在於 在“新型道路圖像應用、車輛大數據、交通人臉識別、新一代實景指揮體係”等多領域展開合作。海康威視的人臉識別係統已經在上海先後試點了“行人闖紅燈、非機動車逆向行駛等非現場執法”的相關科技應用。 成立於2015年的雲從科技,是專注於計算機視覺技術研發的企業,入選“2018安防AI創新30強企業”,目前主要的應用場景除去安防領域的人臉識別,還包括銀行、證券、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身份驗證。前文所提到的獲得2億元融資的依圖科技代表產品也包括“蜻蜓眼”智能人像。 從投資的層麵上來說,AI+安防在涉及民生的項目上擁有更多與政府和大型機構消費者合作的途徑,也將有助於提升企業未來的持續性盈利能力。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天顺娱乐研究院 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是AI+製造的根本目的。伴隨著“中國製造2025”和《智能製造2025計劃》的相關政策指引,AI+製造的落地應用包括了工業互聯網、缺陷檢測、無序分揀和智能搬運四個場景。 以智能搬運為例,應用於封閉場景內的配送運輸服務的智能搬運機器人在提升倉儲揀選效率同時為企業降低人工成本。2017年7月,智能物流機器人及智能物流解決方案商Geek+獲得6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旗下的機器人係統已應用於天貓超市、唯品會等大型電商,以及零售公司和醫藥企業的物理倉儲環節。 醫療作為一個剛需且邊際效益明顯的行業,醫療支出占全國人均消費的比例隨著人們對於健康生活的向往逐年遞增,民眾也更願意為了自身身體健康進行付費。在龐大的醫療行業產業鏈中,AI+醫療目前最容易獲得融資的板塊是AI+醫學影像。客觀而言,AI+醫學影像的底層數據標注成本較高且醫學影像的機器學習會受到綜合病症等因素的幹擾,導致AI+醫學影像的技術仍然有待於提升。 但是,從產品可行性和市場份額的角度來看,中國醫學影像的需求增長速度遠高於放射科醫師的增長速度。同時,在中國醫學影像誤診人數高達5700萬人/年的情況下,三甲醫院對於AI+醫學影像的相關產品擁有較大的需求。 中科曙光與中國科技大學、健培科技打造的“醫學影像閱片機器人”啄醫生,已應用於200多家三甲醫院,健培科技已實現整體盈利。 成立於2015年的匯醫慧影,是唯一一家第三方影像企業,通過圖像識別來判斷醫學影像中的病灶,目前對於胸部X光的氣胸、肺結節、肺結核、腫塊的自動診斷準確率已經達到90%。 無論是何種風口的股權投資都需要回歸到腳踏實地的核心競爭力和可以持續性變現的盈利模式。我們在等待人工智能行業底層技術不斷突破的同時,仍需留意行業內可以提前資本布局的相關企業。在弱人工智能上發力,且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對現有產品和服務進行產業升級的企業現階段會更多的受到資本的關注。而人工智能作為未來十年主流技術的引領者,我們希望它能在越走越遠的道路上給我們帶來理性的驚喜。 免責聲明 本報告的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本公司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投資者據此做出的任何投資決策與本公司和作者無關。 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如引用、刊發需注明出處為天顺娱乐投資集團,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刪節和修改。